膝蓋微彎 20 度就卡卡脹痛!不是只有跑者會「髂脛束症候群」上身
運動風潮近年盛行,不管是跑步、瑜珈、騎腳踏車都是熱門運動選項,但許多時候運動帶給的傷害可能是不知不覺,復健科醫師指出「髂脛束症候群」就是常見的運動傷害之一,雖然一般不用開刀,但還是得接受治療避免復發。
許多跑者發現在膝蓋外上方會有疼痛燒灼感,而且越運動越痛,不適的感覺會沿著大腿外側往上延伸。楊梅天成醫院復健科李薇醫師指出,這其實是很多馬拉松或騎車選手身上的切身之痛,也是運動員該注意的問題。
李薇醫師解釋:「髂脛束是由臀大肌和闊筋膜張肌兩塊肌肉延伸所成,它與大腿伸直、外展、旋轉等動作有關,除了提供腿部動作與穩定外,也負責膝蓋的穩定。沒有它雙腿連站都不穩定了,更遑論走路。」
正常功能良好的髂脛束應該是穩定又有彈性的,但在不當的使用容易使髂脛束產生微創傷,就容易使組織纖維化而變得僵硬。
但為什麼偏偏常發生在運動員身上?李薇醫師說明:「因為當從事像跑步、騎車、登山這類需反覆伸曲膝蓋的運動時,就容易使髂脛束在膝蓋處和骨頭產生摩擦,易導致受傷發炎,特別是在膝蓋維彎20-30度時,有卡卡脹痛感。」
髂脛束症候群容易發生在這幾類族群:
- 扁平足:腿部過度內旋使髂脛束承受額外壓力
- 下肢肌力不足又突然增加訓練的分量
- 沒有做適當的熱身,以及活動後收操不足
- 選用不適當的鞋子,例如:訓練時穿著過度輕量化的跑鞋,或使用過度磨損的鞋子
- 長時間盤腿蓮花坐
李薇醫師說明:「髂脛束症候群一般不用開刀治療,但請記住以下原則,治療並避免復發。」
- 當發生當下立刻停止進行中的活動,在受傷部位冰敷
- 在恢復過程中可執行髂脛束及上方闊筋膜張肌的按摩及拉筋,保持大腿側邊肌肉和髂脛束的彈性
- 可加強訓練臀中肌及股四頭肌的肌力
- 嚴重或慢性疼痛,經吃藥、休息或復健仍沒有改善,可選用震波或打針治療
- 直到受傷的部位做任何範圍的動作都不痛了,才可開始運動。跑步的原則以先增加距離之後才增加速度。若能有疼痛,但非運動不可,可選擇重量訓練或游泳,游泳對於減輕膝蓋壓力是很好的運動選擇。
長跑者或長途單車愛好者有約20%曾經歷髂脛束症候群,運動前的熱身和運動後的收操是相當重要的,但是卻時常被忽略。李薇醫師提醒:「若是已經感到不適千萬不要勉強,因為傷害往往發生在這個時候。如果疼痛一直沒有改善,請立即就醫,尋求進一步的治療。」
李薇醫師建議可以利用站姿伸展,將患側腳往身體的後方與右方伸直,同時將身體朝右前方伸展,使左側大腿外側產生緊繃感,維持15秒並做 5 次。
文、王芊淩/圖、何宜庭
文章出處:Heho Sports
當運動蔚為趨勢,使用者疑問隨之增加;想開始運動但找不到入門的方法?網路上那麽多資訊和影片哪些運動資訊才是對的?Heho Sports 以運動科學專業切角告訴你運動訓練、運動害、運動營養的大小事。為實踐健康人生,提供運動族最契合的解方,讓運動融入生活,更加暢行無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