復健大對決:「自費門診」VS.「健保門診」該如何選擇?
衛生福利部宣從3月4日起取消門診掛號費上限,讓醫療價格回歸市場機制,希望透過價格設定讓資源不被過度濫用,卻也導致有機構收取的掛號費竟高達2500元。當健保不再平價,你願意花多少錢在「醫療品質」上?討論到物理治療,想復健又該選擇健保門診還是自費門診呢?本篇我們將以一位腳踝扭傷的患者視角,帶大家一同窺探復健醫療中「健保門診」與「自費門診」的差異。
當掛號費不再平價,你願意花多少錢看醫生?(圖片來源:網路)
當腳踝扭傷至健保門診
掛號到醫院櫃檯排隊掛號,再到診間等待叫號看診
診斷由復健科醫生看診,拍攝X光確診為韌帶中度撕裂,整個過程不到10分鐘
治療方式開立消炎、止痛口服藥,接著到復健部做復健
療程規劃採用電療、冰熱敷、紅外線等儀器治療,每週一次;6次復健後需再掛號複診一次才可以繼續療程
健保僅給付六次復健,結束後需重新掛號看診才能持續療程。(圖片來源:網路)
當腳踝扭傷至自費門診
掛號無需掛號,在預約的時間抵達治療所
診斷治療師評估腳踝的韌帶傷勢(special test腳踝韌帶特殊檢查)確認韌帶撕裂的狀況,並評估腳踝各個角度的活動度,判斷目前腳踝的活動角度影響程度,也透過觸診去判斷扭到當下其他肌肉拉傷、緊繃狀況。
治療方式治療師透過徒手治療的技術,先鬆開小腿緊繃肌肉,因為扭傷當下,為了保護腳踝跟韌帶而反射性收縮而緊繃的肌肉(脛前肌、朏骨長肌),接著放鬆阿基里斯腱,並讓腳踝背屈(往上勾)的角度恢復回來,放鬆腳踝源頭的大肌群,第一可以恢復血液、淋巴的回流,第二可以讓腳踝更穩定的出力。接著做小腿跟腳踝的淋巴引流,增加腫脹回流的速度,最後用運動員常貼的肌內效貼布,用八字固定法讓在扭傷的急性期可以更安全的走路、對腳踝受傷處加壓減少腫脹產生。
療程規劃
短期:消腫、止痛、預防筋膜韌帶的沾粘、適度活動腳踝。
中期:各角度的肌力訓練預防受傷後肌力萎縮、本體感覺訓練增加腳踝控制能力預防再次扭傷(這是預防慣性扭傷的關鍵)。
長期:平衡訓練、下肢功能性訓練、敏捷性訓練、爆發力訓練等銜接回歸到運動場需要的能力。
比起解決問題,自費復健更注重預防、降低再次受傷風險。(圖片來源: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)
看到這邊,把兩者的差異做個對比吧!
不同的治療方式也伴隨著許多成本與隱藏風險。 (圖片來源: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)
面對醫療不能把單次花費的CP值做為唯一的考量。長遠來看,因舊傷、肌肉代償…等問題引發的骨牌效應,要花費的成本可能遠超過當初節省的金費喔!
預防永遠甚於治療,能在預防上面多花心力去下功夫,不要有後續引發的後遺症或是合併症都是要考量的因素喔!許多NBA球星,因為肌肉拉傷要趕著回到球場比賽,沒有完全恢復,結果反而造成阿基里斯腱斷裂的悲歌,這就是受傷後發力錯誤代償產生的風險。最後建議大家,在復健醫療上,排除骨折、手術狀況後,若荷包允許,選擇更全面、更有效的自費門診,是完整康復、安心回到運動場上最好的選擇,也可以節省掉您大量寶貴的時間,去做更重要的事情、陪陪家人、出國旅遊,提升生命品質。
文章出處: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
專注提升身體防護的品質與細膩度,讓國內外的專業級運動選手、音樂表演者、以及想要接受更高品質照護的一般社會人士,能得到更用心的照護。 全心於專業上精準的要求,定期自我訓練提升,進而守護每一位顧客的身心健康狀況,準確地調整每一位肌肉之間的協調,用最短的時間,達成最有效的放鬆、重整、調理身心狀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