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比賽場上的事---垃圾時間
在團隊比賽出現了較大比分差距,照常理判斷比賽勝負結果無懸念的情況,有些教練就會選擇將所謂的板凳選手派上場,大部分聽到的說法都是讓選手培養上場的感覺,以及體驗比賽的氣氛;但其實常常看到的,是球員們上場是比較手足無措的,哪怕是站在自己平常練習的位置,作著一樣的事情,不論是效率還是準確率都非常的低,是因為身體素質沒準備好嗎?其實是「心理素質」沒調整好。
在這樣情況下的比賽,常常就會變的很「難看」 比賽的內容可能比平常練習內容來的糟糕,倘若領先球隊心態也鬆懈下來了,那就更加稱不上是比賽了。然而,當「板凳球員」上場時,是真的沒有逆轉的機會嗎?自己的心態也是這樣看待自己的身份時,那麼平常苦練是為了什麼?在場下引頸期盼又是為了什麼呢?
選手在上場前是會先被通知的,在接到教練通知後到上場前,就是最後的心理素質調整;但如果平常沒有作訓練的話,當下能調整好的,也只是就身體狀況作準備。其實不論是先發選手、板凳選手還是練習生,都是可以在平常的練習、透過場邊的觀察、影片的賞析,嘗試把自己投入在其中,想像今天場上的人是自己,心態會是怎樣?遇到什麼樣的情況該怎麼處理?在不同的時間段上場時,角色安排又該怎麼應對?但不變的是,要有強大的慾望,想要在場上展現自己,對於勝利有所渴望。
適合上場的選手,不該只是得到教練認同的選手,而是自己也認同自己的選手,如果下次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的選手,不妨嘗試主動向教練爭取上場的機會吧。
致力於推廣心理學給更多人知道,讓心理學成為「常識」 而不是冷知識。從「運動」角度出發,願人人都能達到自己想要的巔峰時刻。 學歷:中原大學心理系 ASPPA 亞洲運動心理認證助理導師 RSMC 註冊運動心理教練 經歷:安置機構生活輔導員 桃園市警察局少年輔導員 國民運動中心團課教練 三級棒球裁判 中醫診所推拿師 超級馬拉松跑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