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跑馬小學堂】科學訓練法 PART. 2

作者 肌內效EX
381
Apr, 19 2022
<table width="100%" height="80"><tr><td align="left"><div style="border:3px DarkSeaGreen solid;padding:30px;"><div span style="color: #008080; font-size: 16pt;">我們推薦這篇文章的原因<span style="color: #008080; font-size: 12pt;"><br>◎  了解路跑的科學化訓練方式<br>◎  認識強度較低的兩種訓練模式<br>◎  預估全馬的完成時間</span></div></td></tr></table><p></p>

 

排除迷思 :

路跑是一種典型的耐力運動,過去耐力訓練的方式,常執著於「訓練量」,也就是跑越多越好,但這樣的訓練原則卻隱藏許多傷害風險。現今互聯網時代,取得運動資訊變得容易,且非常豐富多元,更促使科學化訓練普及,但也因此不容易確定什麼才是適合自已的方式,容易發生多做多錯的情況。
 

專家建議 :

在「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」一書中提到的五種訓練強度分類,只要能了解這個原則,對於各種訓練法就能有很快地理解與認識了。五種分類分別為E(Easy)輕鬆跑,M(Marathon)馬拉松配速跑,T(threshold)乳酸閾值配跑,I(Interval)間歇跑,以及R(Repetition)無氧反覆訓練。
在本篇我們將介紹兩種強度較低的訓練模式:E與M。
 

E(Easy)輕鬆跑

E強度是屬於低強度的訓練模式,介於最大攝氧量(VO2MAX)的59%~74%之間,最大心跳率65%~79%,也是我們最常聽到的「長距離訓練(LSD)」的適用強度。
訓練意義:
● 有效提升心肺耐力與身體使用效率,讓我們的身體更適應長距離比賽,無論是新手或是重新返回運動的跑者,都可以利用E強度打下體能基礎。訓練搭配靈活,可以做為更高強度訓練(如間歇跑)中間搭配的恢復跑,也可以做訓練週期中低強度的恢復日。
● 要注意的是,丹尼爾博士建議E強度的訓練以時間來計算,我們的身體只知道使用了多久時間的肌肉與能量系統,但並不知道這些消耗讓我們移動了多長距離,初學跑者與菁英跑者的E強度肯定不同。因此,用時間作為E強度訓練目標是較為合理的。
 

M(Marathon) 馬拉松配速跑

M強度是指在參加馬拉松比賽時實際使用的速度:介於最大攝氧量的75%~84%之間,最大心跳率80%~89%。可作為長距離訓練及配速跑的訓練強度。
訓練意義:
● 讓跑者適應實際比賽強度,同時可以練習在這樣的配速下該如何補充水分。可作為跑者的心智訓練,M強度與實際比賽成績是很接近的,因此可以透過M強度訓練提升自信心。
● M強度需要利用跑步成績來做預測,實際比賽或越接近比賽狀態得到的數值越準。在時間與距離上則以最多不超過110分鐘與30公里,若先達到兩者之一便休息。
● 由於M強度是模擬比賽的配速,訓練配速要越接近實際比賽狀況越好,所以適合自己的M強度要利用實跑成績預測,預測越長距離越好。丹尼爾博士有提供一種簡易的推估方法,利用10公里的路跑成績,加上3分鐘,再除以10即為每公里的M配速。越認真的成績預估,越接近完成全馬的真正時間。
希望今天的資訊對於在成為跑者路上的你有幫助喔!喜歡我們文章的朋友也請記得每天準時收看,你有任何訓練上的疑慮嗎?你的訓練出現盲點嗎?歡迎留言給我們,我們將請運動防護專家來幫你解答喔!

 

想知道更多課程消息及最新知識文章,馬上加入 STR LINE 官方帳號!

作者介紹
肌內效EX 作者

致力於運動傷害防護的研究團隊,喜歡用貼紮、滾筒來防護、放鬆。更樂於分享如何避免運動傷害及傷後如何處理、復健。

分享至:

相關課程

更多課程

相關產品

更多產品
TOP